招标新宠:软件工程造价师,为何成为项目必备角色?
浏览:10次 作者:小编在软件项目相关的工作中,您是否曾面临以下困境?
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开发团队报上来的工作量总是“拍脑袋”,项目中途不断要求追加预算,最终交付却一再延迟,你无法有效判断和反驳。
作为采购/招投标人员,面对供应商五花八门的报价,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差距巨大,却缺乏一把科学的“尺子”去衡量其合理性,只能凭感觉选择,风险极高。
作为审计或财务人员,需要对信息化项目的预算进行审核,却苦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科学模型作为依据,审核意见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这些问题正是您的日常,那么,“软件工程造价师”这个身份,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国家标准与方法论,正是您打破困境、让工作真正“有据可依”的金钥匙。

工作的困局:当“经验”与“感觉”成为决策依据
在传统的软件项目治理中,成本估算常常是一个“黑盒”。项目的价格往往依赖于少数专家的个人经验、乙方的口头承诺,或是简单粗暴的“人天*单价”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
预算失控:“需求蔓延”成为常态,项目范围无法量化管控,成本黑洞吞噬利润。
决策艰难:采购时,面对不同厂商的报价,无法甄别谁是“恶意低价”,谁是“虚高忽悠”。
沟通壁垒:业务部门、技术团队、采购审计部门之间没有统一的成本语言,互相扯皮,内耗严重。
审计风险:政府及大型国企项目审计日趋严格,缺乏符合国家标准的成本评估报告,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验收,甚至追究责任。
核心问题就在于——缺乏一套公认、科学、可量化的度量体系。您的专业能力,本不应消耗在无休止的争论和不确定性的焦虑中。
破局的关键:掌握国家标准的“科学标尺”
软件工程造价师认证课程,正是为了系统性地解决上述问题而生。它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直接依据国家标准GB/T 36964《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和工信部行业标准SJ/T 11463《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开发,为您的工作提供来自国家和行业背书的权威依据。
这套体系的核心,在于“功能点规模估算”。它将软件的功能需求,像丈量土地一样,通过识别“逻辑文件”和“基本过程”等元素,转化为一个客观、中立的“规模”数字。这个数字,不再受编程语言、技术架构或开发团队能力的影响,成为了衡量软件体量的“不变基准”。
有了这个基准,再结合官方发布的行业基准数据库(如生产率、人月费率等),您就能像套用公式一样,科学地推导出项目的工作量、工期和成本。
这把“标尺”如何直接赋能您的工作?
对于项目预算申报/审查人员:
在项目立项初期,您就能自行或组织第三方对软件规模进行初步估算,编制出有理有据、经得起推敲的预算方案。在审查其他部门的预算时,您不再是门外汉,可以依据标准模型进行快速验证,精准挤出预算中的“水分”。
对于招投标/采购人员:
您可以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要求:“投标人须依据国家标准GB/T 36964,对软件项目进行功能点规模估算并提交工作量成本分析报告。”这将极大地规范投标行为。在评标阶段,您可以聘请软件工程造价师或亲自运用所学,对各家报价进行公允评估,选择最合理报价的供应商,从源头上保障项目的成本可控与采购的公平公正。
对于审计人员:
您的审计工作将从“财务合规性审计”升级为“技术合理性审计”。您可以依据国家标准,对软件项目的成本构成进行复核,判断其工作量估算是否在行业基准的合理范围内。您的审计报告将因具备坚实的技术支撑而更具权威性。
为何选择中培IT学院“软件工程造价师”认证?
在众多的培训机构中,中培IT学院的此项认证因其独特的优势而成为业界首选:
双重权威认证: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北京软件造价联盟技术创新联盟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联合颁发的证书,学员信息录入工信部技术技能人才库,官方认可度无可比拟。
科学的课程体系:采用“20课时精品录播+3天专家面授”的模式。前置录播课帮您夯实软件工程基础,线下三天则聚焦于规模估算、工作量/成本/工期测算及实战演练,确保您不仅能听懂,更能上手操作。
强大的师资与平台:讲师均来自央企、政府项目一线,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中培19年的IT培训品牌积淀,5W+题库、专业学习平台与社群答疑服务,为您扫清学习障碍,保障高通过率。
精准的同行网络:在这里,您将与来自各行各业的项目、采购、审计同仁交流学习,拓展人脉,共同构建起一个专业的“成本治理”圈子。
最新开班计划:

软件工程造价师
- 标签: 软件工程造价师 软件成本评估
-
下篇: 没有下一篇了